做好利益分配,通过利益驱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

  • 编号:
  • 作者:蔡伟忠
  • 发表时间:
  • 字数:
  • 摘要:

文章内容朗读


(二)做好利益分配,通过利益驱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

利益包括金钱的利益、名誉的利益,短期的利益、长期的利益。

正所谓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”,利益最能吸引人向往和追求,因此以获得利益为大家的驱动力,最能调动大家做事的积极性。

因此如果能做好利益驱动,也是基本能驱动天下所有人的。

法家就非常重视利益驱使和对应的体制建设,比如韩非子就总结出和强调了“人性本利”,还有商鞅的很多人性分析阐述、社会制度设计也都是以利益驱动来展开的。

而刘邦慷慨赏赐,曾国藩多把功劳、机会给幕僚,李嘉诚说到的和人合作做生意自己尽量少分少拿利润,都是多恩惠给大家让大家觉得和他们合作更加有利可图,从心底上更愿意跟他们合作。

日常中,绝大部分人事现象也都是可以通过利益驱动来解释的。比如公有制吃大锅饭的制度下,大家多做事也无利可图,所以没人会认真积极做事,每个人效率都极其低下,怠工迟到早退、不珍惜财物铺张浪费的现象普遍,而采用私有制承包制了,做多做少、做好做不好都自己承担结果,就自然会有很高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效益观念强烈多快好省地做事,并会自觉珍惜好一分一毫的财物。还有客户是否产生购买主要也是看产品能否给他们自己带来好处,如果没好处或好处不够,那他们是不会购买和使用的。让一个人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如此,关键在于让其看到学了能给他带来好处,他就会削尖脑袋自己学好而不用怎么教他,不然如果学了没好处或者虽然有好处但没让其明白认识到,那其也是不会认真学的,即使很费劲教他也很难教会他的,且哪怕教会了他也会很快忘记的。

因此经济体制上一定要多采用私有制、承包制等让大家有积极性的制度,而尽量少采用公有制、吃大锅饭等让大家都没积极性的制度。以及管理上要做好明确分工,划分好每个人各自的负责范围,尽量不要大家混在一起共同负责同一事务,并让每个人工作收益和工作成效挂钩,多劳多得,这样大家才会有明确的责任压力和清晰的利益驱动。

除了要做到多劳多得,也要尽量减少不劳而获,要尽量减少养懒人的社会福利,做好社会基本服务和对困难人员的救济为主,其他福利不宜太多,免得有的人觉得既然不劳而获,干脆躺平不干活而只靠政府福利生活。国外有一些国家由于受到左倾政策影响,实行高福利,结果很多人不干活不创造财富,并且为了满足高福利又必须实行高税收,结果又挫伤了大家投资创业的积极性,投资创业少了社会整体产出也更少了,这又导致了物资供不应求物价上涨,国家很快走向衰败。

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